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27页珍藏版)》请在教育文库上搜索。
1、目录2016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5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2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2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6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
2、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规范性需要2社会达尔文主义3移情与反移情4弱势群体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6收入不公平模式二、简答题1社会工作专业属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社会工作中价值冲突的类型。3何谓社会工作评估及其意义何在。4全球化对社会工作的影响。5贫困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三、论述题1请简述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阶段特点,这对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有何启示?2说说你觉得哪三个概念最体现社会工作有别于其他助人活动的特性,依据何在,然后分别说明每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你生活和工作的启示。2015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社会达
3、尔文主义2社会工作三阶段3人类行为4经典条件反射5强化6家庭制度二、简答1布拉德肖的需要测量方式。2美国社会工作协会的伦理守则中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责任。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观点。4结案以及结案阶段的任务。5人的社会化及基本内容。三、论述题1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1)为什么社工要帮助服务对象?(2)为什么社工需要帮助服务对象达到自助的境界?(3)怎样帮助服务对象达到助人自助?2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三大常用方法。(1)中国社会场景有哪些特征?(2)在这些特点下,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国家层面的应首先采取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有何依据?2014年复旦大
4、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称解释1规范性需要2贫困线:食费对比法3伦理困境:通案处理4社会环境5社会学习理论6人的社会化二、简答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观点。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3社会工作伦理决策困境的主要表现。4格林伍德五大专业特质。5社会工作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基本假设。三、问答题:1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哪些反映了其工作特色?是艺术还是科学?有何依据?四、案例题:1王女士儿子中专在读,她的父母年老需要照顾,近期查出王女士患有乳腺癌,她患病后丈夫辞职在家照顾她,近期她的手术完成。问:(1)王女士及其家庭面临的问题。(2)问题的原因有
5、哪些?哪些是核心问题,哪些是可变原因?(3)使用整合模式设计服务思路。2013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复旦大学201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一、名词解释(共30分)1生活形态法2整体需要说3整合模式4人类行为5社会互动 二、简答题(共60分)1(布拉肖德)需要测量。2结构困境的解决途径。3后现代背景下的社会工作的特征。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5社会工作三种分类方式及其联系。三、论述题(共30分)结合实际案例,说明社会工作在福利体系中的逻辑地位。四、案例分析(共30分)方晓译,一名社区工作者,社区里的孤老秦老伯患了肝癌,医生说需要巨
6、额的医疗费和化疗,并且余生都将在病床度过。秦老伯绝对放弃治疗,回来熟悉的社区,与左邻右坊生活在一起,度过余生。方社工十分了解秦老伯的想法,想帮秦老伯筹集医疗费,让他入院治疗。方晓译很纠结,面对秦老伯消极“等死”的态度,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还是决定遵守案主自决原则,按秦老伯的意思做。联系社区医务人员定期上门看望秦老伯,自己陪伴秦老伯。不久,秦老伯在家中安然离去。1结合案例,方晓译面临的困境是什么,他是怎么处理的?2如果你是方晓译,你会怎么做,依据什么伦理标准,遵循的伦理抉择原则是什么?3从案例角度来定义社区照顾,设计关于秦老伯的简单社区照顾方案。2012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
7、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复旦大学201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一、名词解释(30)1感受性需要2市场菜篮法(贫困线的制定)3整合社会工作4社会环境5通案处理(伦理困境)6人的社会化二、简答题(60)1(布拉肖德)需要测量2人环两因论3社会工作及其要素4根据美国社会工作协会的伦理守则,谈谈社工对案主的伦理5谈谈你对格拉伍德对专业特质的理解三、问答题(30)写出五个你认为最能代表社会工作特质的词语,说出的他的内涵是什么?并谈谈对你生活或工作的启迪。四、案例分析(30)老陈是某公司保安,另做两个小时保洁,一次工作中摔断了腿,沦为残疾,在家休息。公司虽然给予赔偿,但是交完医疗费
8、后所剩无几。其妻公司秘书,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老陈病后,其妻做两份工作,孩子在读小学,放学后都会照顾父亲。一次父亲利用煤气试图自杀,觉得自己是负担,幸好被邻居发现,最终获救。1老陈的问题和困境。2什么是优势视角?优势视角的内涵。老陈的优势和劣势。3如何进行危机干预。2012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复旦大学201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一、名词解释(30)1感受性需要答:感受性需要是指当个人被问到对某种特定服务是否有需求时,其反应就是感受性需要。该需要可以通过调查获得,是个人主观的感觉。需要的产生不是来自人们缺乏的,而是来自
9、于邻居拥有的,如人们相互攀比的具体对象就是一种感受性需要。感受性需要假定个人之间的需求因主客观原因而有所差异,可以使个人避免不知道如何申请服务及受限于规范性需要等问题,但是其所感受的可能并非是真正的和根本的需要,从而容易产生偏误,降低服务效果。2市场菜篮法(贫困线的制定)答:市场菜篮法又称“标准预期法”。它是所有测定绝对贫困方法中一种较为古老、同时也易于为人们所接受的方法,由英国学者朗特里在1901年最先提出。它所依据的是一张按照营养学的标准确定的能够维持体力恢复的生活必需品清单。3整合社会工作答:整合社工作者探讨将社会工作方法综合运用的可能性。社会工作作为助人的专业,十分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
10、在一段时间内也曾出现过将工作领域细分、强调某种专业方法的现象。后来,随着对社会问题复杂性的认识,社会工作者逐渐认识到,面对复杂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这样,整合社会工作开始出现。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以问题为本、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已经成为新的趋势。4社会环境答: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它关注把不同的人联结在相同地点的系统关系,既包括日常活动的互动系统,也包括影响社会功能的环境系统。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5通案处理(伦理困境)答:伦理困境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遇到的一种在道德上难以取舍的
11、模糊和难以找到满意方案的境地。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困境和伦理决定社会工作者经常要面对的一些伦理问题包括:隐私与保密性、自我决定、知会同意、利益冲突和服务的中断与终止等。6人的社会化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
12、过程。二、简答题(60)1(布拉肖德)需要测量答:(1)判断人类需要是否满足,就要对需要进行测量。布拉肖德认为,需要测量表现为四种方式:规范性需要由专业人员、专家学者或行政人员依据专业知识和现存规则,制定在特定环境下人类所需的标准。如,中国城市的最低社会保障线就是研究人员根据人类的热量要求及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而提出的。由于各地物价水平不同,上海的最低社会保障线与贵州就存在差异。感受性需要当个人被问到对某种特定服务是否有需求时,其反应就是感受性需要。该需要可以通过调查获得,是个人主观的感觉。需要的产生不是来自人们缺乏的,而是来自于邻居拥有的,如人们相互攀比的具体对象就是一种感受性需要。表达性需要表
13、达性需要可以来自个人或团体,感受性需要如通过行动或表现来明示,就成为表达性需要。如,高中生积极迎接高考,进入大学就成为其表达性需要;医院候诊室人满为患,候诊室扩大就成为医院的表达性需要。比较性需要比较性需要是根据某种特征所作比较后发现的不足。如,当事人具有与已接受服务者的相同特征,但是没有获得同样服务,他们就有了比较性需要。这种需要通常在选择服务提供时出现。显然,上述四种需要测量方式从不同角度把握个人乃至社会的需要状况,为需要满足提供了方向。(2)四种需要测量的特性:规范性需要适用于规范共同的最低标准,可以克服潜在需求者不知如何获得福利的不足,但是该模式难以脱离父权意识,具有相对性和多变性,忽
14、略了个性差异,从而人性化不足。感受性需要假定个人之间的需求因主客观原因而有所差异,可以使个人避免不知道如何申请服务及受限于规范性需要等问题,但是其所感受的可能并非是真正的和根本的需要,从而容易产生偏误,降低服务效果。表达性需要小于感受性需要,适合于比较差异性条件。但是,该需要可能随不同场景而有所变化,主客观差异、缺乏信息、限于心理制约等都会影响个人、团体乃至机构全面表达需要的意愿和行为,从而资源分配计划的推行效果就受影响。比较性需要存在于因相对剥夺而引起的个人、团体、区域之间,具体特征是其比较的基础;但是,上述特征的界定会有所困难,因为比较的基础及其价值认定具有相对性。2人环两因论答:(1)人
15、环两因论是常见的描析贫穷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造成贫困的愿意是个人和环境,个人与环境又是相互影响的。人在环境是指人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是两者追求的目标;人的困境可能在于个人,也可能在于环境。因此,贫穷可以从个人和环境两个视角予以剖析。(2)人环两因论认为贫穷的个人原因是:“不能”,由于某些特征使得人们陷入困境,从而不能自我供养或至少不能完全自我供养,如年老和技能不足;“不为”,无参与冲动,指有能力但不参与社会生活,如懒惰而缺乏行动;无准备,指有能力参与但未预料到,如意外事件和失业;不守规矩,指有能力、有准备、也没有受到灾难但破坏社会规矩,如犯罪。(3)人环两因论认为贫穷的环境原因是:经济原因有:非正
16、式资源和正式资源的短缺,经济转型打破原有市场和社会结构等。这些都能导致失业、就业不足、低收入、无家可归等问题。社会原因在于社会变迁,涉及人口(如老龄化)、家庭(如独生子女)、技术(如基因技术),也可能在于偏见、歧视和剥夺、机会缺乏、遗传性贫穷等。政治原因可能在于政治变化,如不同总统的福利政策导致贫穷的增减;也可能在于不公平及不恰当的社会政策,如缺少最低工资政策。自然或人为灾难也是贫穷的原因,前者如地震和环境污染,后者如市民骚动和失去重要人物。在诸多原因中,负面经济因素对贫穷的推动作用最大。3社会工作及其要素答:(1)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
- 温馨提示:
新时代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所有上传者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及保证,请慎重购买!
- 特别说明: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素材、图片等,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资源网址:
- https://www.xsdwk.com/p-6924956.html 关键词: 考研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