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州古城墙的历史沿革和传说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荆州古城墙的历史沿革和传说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荆州古城墙的历史沿革和传说的调查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教育文库上搜索。
1、关于荆州古城墙的历史沿革和传说的调查报告 报告人:张宇 调查时间:2013.3.19在闻名遐迩的荆江岸边,在楚文化和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的历史胜地,耸立着一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名城荆州。走近古城荆州,赫然映入眼帘的自然首属那写满岁月沧桑而又傲然屹立的荆州古城墙。这座历经千百年历史岁月的古城墙,环城一周11.28公里,没有任何断缺,它与山西平遥、辽宁兴城、陕西西安等城市遗存古城墙并称为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大古城墙。它被古建专家喻为我国南方唯一一处古城墙“完壁”。 荆州城,因地处荆山(湖北省名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 、汉江西岸 。盘亘省境西北部,呈北西南东走向。) 之南而得名,又名江陵城,
2、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全市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建都长达411年,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说到荆州古城墙的历史,就不得不提一下荆州的来历了。左传襄公四年载录西周初年的虞人之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其中的“九州”就包含“荆州”,说明在夏禹时代,荆州就开始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另据考古通讯,1955年,考古工作队在湖北天门石家河发现一处文化遗址,后来经过专家学者们一系列的分析考证,认为石家河遗址群“西至三峡,东及鄂东,北达
3、豫南,南渐湖南北部一带,其地域范围大体上相当于禹贡九州中的“古荆州”,时间距4500-4000年左右。当然,那个时候肯定是没有城墙的,至多也就是一些防御性的简单设施。后汉书地理志记载,荆州古城墙的修造始于28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经最新古城垣考古发掘实物科学验证: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荆州城墙的修筑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三国至西晋时期荆州府志城池记述:“今城,楚船官地,春秋之渚宫。秦既拔郢,置南郡。汉因之,三国初属蜀汉旧城,关某所筑,某北攻曹仁,吕蒙袭而据之。”又据水经注云:“县曰江陵。旧城,关羽所筑。”
4、又舆地广记述:“故城在县东南,有渚宫。今郡城晋桓温所筑。”故城应为关羽所筑之城,在旧城东南,旧城,应为秦汉旧城,位于城西北。古城墙南门内侧的关庙,就曾是蜀国大将关于镇守荆州时的府第。新南门边上的关羽祠、卸甲山,北城墙脚下的洗马池、得胜街、西城墙外面的点将台、拍马山、马跑泉等名胜,皆因关羽而得名,皆都传奇般地承载着这位战神一个个“德”、“能”双馨的历史故事。荆州古城墙附近的“张飞一担土”,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了荆州古城墙的悠远历史。相传关羽镇守荆州时,曾与九仙女打赌比赛筑城,关羽在东,仙女在西,以半夜雄鸡打鸣为限,谁先筑成,谁就拥有优先管辖权。比赛开始,关羽则发动守城将士,巧用芦苇很快将城筑成,并
5、使人到鸡笼边学雄鸡打鸣,提前引发全城鸡鸣四起,仙女们仰仗有仙法,漫不经心,待鸡鸣四起,知大事已去,只好溜之大吉。前来助阵的张飞见关羽已胜券在握,喜不自胜,双手一松,其所担两筐土倒在城墙边,遂形成了后来的荆州八景之一“张飞一担土”。这个美丽的筑城传说虽不足为据,但最新考古发掘却科学印证了关羽筑城的历史记载。1997年9月至1998年3月,荆州市及荆州区考古人员在荆州城南垣东端(望江楼西侧)坍塌段,为配合维修工程,进行了考古发掘,横向开挖一条长19.2米、宽5米,深9.5米的进行考古探察的探沟。通过地层解剖发现:此段暴露在城垣外侧的砖垣建于明初。探沟内土垣自南而北11.3米,为宋代及明初城垣。宋代
6、土垣残高3.75米,明代土垣建在宋代土垣之上,残高4.5米。在宋代土垣与明初砖垣之间,有宽0.6-0.8米、高7.3 米的宋代碎砖垣遗迹。在探沟中部,宋与明初土城垣之北为五代城垣,其顶部与明初土垣基本取平。五代时期兼有砖、土城垣,五代砖垣下部为保存较好、形体较薄的青砖垒砌,这些青砖规格不一,有绳纹长方形砖,还有楔形砖,显系墓砖,残高1.1米,五代砖垣上部为砖、土混合夯筑,用砖甚破碎,残高4.9米。五代砖垣所倚傍的土械垣上部为五代时期,残高约6米,下部为唐代,残高约1.9米。在唐代土城垣之下,发现三国时期土城垣。三国时期土城垣深埋在现荆州城土垣表面8.25米,接近城内地面3.05米之下。其建筑用
7、土为灰黑色粘土与黄褐色沙土,文化层已发掘的厚度为0.8-1.25米。城垣建筑方法具有三国时期特征:逐层夯筑,夯层厚,夯窝呈圆形,直径78厘米,深 0.5厘米。探察同时出土了一批东汉至三国时期的文物典型器物。关羽镇守荆州达十年之久,“盖先治其城郭,乃诸侯,郡守之常政。”(江陵县志)。为了东御孙吴,北抗曹操,修筑、整治荆州城墙为军备之首务。东晋至隋唐时期江陵县志云:“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桓温督荆州,镇夏口,八年还江陵,始大营城橹”。考古资料证实,在五代城垣之下,叠压着高1.6-1.7米,宽6.5米的东晋至隋唐时期的夯土城垣,证实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桓温所营筑,实际是将旧城与关羽所筑之城包括
- 温馨提示:
新时代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所有上传者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及保证,请慎重购买!
- 特别说明: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素材、图片等,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资源网址:
- https://www.xsdwk.com/p-569195.html 关键词: 关于 荆州 城墙 历史沿革 传说 调查报告